樂遊劍湖山- Yunlin雲林生活旅遊網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樂遊劍湖山- Yunlin雲林生活旅遊網


本站已無維護! 請至雲林時光 http://yunlin.me

 
首頁首頁  歡迎頁歡迎頁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尋搜尋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遊玩]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向下 
發表人內容
lovegk




文章數 : 123
注冊日期 : 2008-08-29

[遊玩]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Empty
發表主題: [遊玩]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遊玩]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Empty周五 8月 29, 2008 2:48 am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台灣光華雜誌 2006/02/14
【文/滕淑芬】

才幾年光景,雲林古坑已經是台灣咖啡的代名詞。原本寧靜的農業小鎮因咖啡成為休閒勝
地,這一雙雙拿著鋤頭的手,如何將台灣咖啡打造成令人驚艷的產業明星?雲林古坑荷苞
山海拔280公尺,山形像含苞待放的荷花,平時是古坑、斗六居民的休閒據點,山上的地
母廟,奉祀大地之母,是村民的信仰中心,也是咖啡園的守護神,廟前一座地母雕像,地
母坐在地球模型上,創意十足。地母廟旁的巴登咖啡,一如往日,早上八點半就開門營業
。很難想像,就是這間深山林內的小店,帶動了古坑咖啡的知名度。店主人張萊恩,用20
年的時光,浸淫在台灣咖啡豆的香味裡,尋找本土原味。

打造咖啡原鄉

歷史記載,清光緒年間,英國茶商在往返於中國與印度間,發現暫時落腳的台灣,風土、
氣候條件與中南美洲相似,於是引進一百株咖啡苗木在台北縣附近種植,成為第一批飄洋
過海來台的咖啡樹,可惜後來管理不當,並未成功繁殖。日治時代,日人大力推廣經濟價
值很高的咖啡樹,在花蓮玉里、嘉義中埔、雲林古坑等地大量種植,並設置咖啡豆加工廠
值很高的咖啡樹,在花蓮玉里、嘉義中埔、雲林古坑等地大量種植,並設置咖啡豆加工廠
,將咖啡豆運回日本作為朝貢品。當時荷苞山種植面積約有300公頃,佔地最廣,極盛時
期曾有「遠東第一大咖啡廠」的美譽,因此贏得咖啡山名號。由於日治時期的咖啡以銷回
日本為主,當時台灣人喝咖啡的風氣也並未打開,光復後國府來台,咖啡業沒落,只留下
少數凋零的老咖啡樹,散佈在荷苞山上,無人聞問。和古坑多數農家一樣,張萊恩的父親
將大部分祖傳咖啡園改種柳丁、柑橘,但仍保留小部分的自用咖啡樹。那些結實飽滿,如
紅寶石般的咖啡豆,是張萊恩兒時最甜美的記憶。他回憶,小時父親煮咖啡完全是土法煉
鋼,收成咖啡果實後,用中式鍋鼎炒香生咖啡豆,再用石磨研磨成粉、裝進布製濾袋中,
最後用大鐵壺來煮咖啡。自小就認為咖啡比茶好喝的張萊恩,不忍放棄父親辛苦經營的咖
啡園,民國70年代初他接手管理0.5公頃的咖啡園。開始時,沒有其他咖啡館願意購買他
烘培的咖啡豆,只能違逆本意地將咖啡豆賣給工廠,做成罐裝咖啡,但這畢竟不是他對台
灣咖啡的期望。

小鎮猶有咖啡香

憑著一股對咖啡的熱情,在完全看不到咖啡前景的荷苞山,張萊恩決定自產自銷,1984年
在地母廟旁成立「巴登咖啡館」,用事實來證明台灣土產咖啡豆經得起考驗。「十幾年前
在深山開咖啡店,就像在蒙古邊疆賣咖啡一樣,方圓五百里內沒有幾戶人家,當時一天要
賣出兩杯咖啡比登天還難,」他苦笑說。 門可羅雀的冷清生意持續了好久,張萊恩堅守
著沒有廣告宣傳、沒有特別裝潢的咖啡館,希望讓喝過的顧客體會台灣咖啡的獨特味道:
不用加糖,只要順著喉嚨流下,口中自然散發甘、醇、香。1985年,張萊恩的辛勤得到初
步回報,烘培出來的咖啡豆獲得全省食品評鑑會金牌獎,第二年並獲頒十大傑出農民。經
過多年的學習與累積經驗,幾乎是無師自通下,張萊恩「拿著鋤頭的手」,煮出的濃純咖
啡,終於傳香千里!靠著膽識、單純信念,張萊恩從咖啡樹的育苗、有機栽培、採收、去
皮、乾燥、去殼、烘焙、研磨等,到煮出一杯香濃咖啡,所有過程都盡心盡力做好。他可
能是台灣第一位由上游生產(種咖啡)、中游加工製作(烘培),到下游銷售(沖煮咖啡
),一手包辦的「咖啡達人」。由小店出發,一杯售價200元的巴登咖啡無懼國際品牌的
競爭,吸引了忠誠客戶。媒體也爭相報導這位「雲林咖啡」、「台灣咖啡」的推手。1995
年,巴登咖啡的品牌從偏僻小鎮北上,台北天母、永康街、新竹、台中、高雄陸續開了10
家分店,成為一年生產2萬公斤咖啡、員工百人的中型企業。「八年抗戰算什麼,我是走
過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張萊恩有感而發,咖啡先苦後甘的滋味,是貼切的人生寫照


小魔豆大魅力

這顆小魔豆更在古坑居民重建家園中施展了魅力,經歷921大地震、納莉颱風等天災的古
坑,6年前開始以「台灣咖啡」為起點,進行產業轉型。當時在毫無奧援下,古坑鄉公所
舉辦「古坑荷苞山」文化活動,讓古坑咖啡首次亮相;2001年古坑鄉農會掌握契機,向農
委會爭取經費,將原本做為竹筍加工廠的用地,改建成有庭園美景的農業休閒中心,附設
咖啡DIY體驗營,並自創「加比山」(台語咖啡山)品牌。2003年,雲林縣政府大力協助
鄉公所舉辦首屆台灣咖啡節,掀起台灣咖啡風潮,至今熱潮不墜。古坑風景最秀麗的華山
地區農友目睹這股蓬勃咖啡熱,也紛紛開館經營。現在從荷苞山下來,經過劍湖山遊樂場
往華山走,綿延數公里,一路上都是各種風格的咖啡館。傍晚時分,從夕照餘暉到夜色迷
濛,華山山巒散發著神秘的藍光,吸引不少遊客來此啜飲一杯台灣咖啡,欣賞雲嘉南平原
的璀璨夜景。如今,大華山地區的庭園咖啡館多達五十多家,古坑鄉咖啡面積也從數公頃
增加到二百多公頃。市面上以古坑咖啡或台灣咖啡為名的品牌超過三十種,創造品牌速度
驚人。2004年10月有媒體揭露古坑「三合一咖啡」以進口咖啡豆混充,引發欺騙消費者的
爭議,但顯然民眾仍願意給台灣咖啡機會。近三年咖啡為古坑農會創造了上億元商機,去
年盈餘更居全省各農會供銷部第一名。「農業休閒中心附近本來冷冷清清,咖啡帶起繁榮
後,對柳丁、芭樂的銷售也有幫助,華山地區的地價至少上升30%,連外地人也來此開咖
啡館,」古坑鄉農會總幹事袁靖雄估計,每個月至少有五百輛遊覽車從綠色隧道入口湧進
古坑。最令人讚嘆的是,打著本土名號的古坑咖啡讓一輩子喝茶的毆巴桑、歐吉桑,也開
始欣賞這甘苦的滋味。


品牌戰國

屬於特殊經濟作物的咖啡,好好管理,一顆咖啡樹的產量可以從2公斤增加到6公斤,其中
最大成本在於人工採收;由於雲林縣農業局擔心農民搶種導致產銷失衡,目前採取不鼓勵
的政策。但本土咖啡熱已經燃燒蔓延,吸引南投、嘉義、台南、屏東等地農友加入,搶攻
市場,本土品牌來到了戰國時代。根據咖啡公會統計,國內咖啡消費市場年產值約有135
億元,其中進口佔八成以上,才剛起步的本土咖啡業,在產量與價位上一時還無法與進口
咖啡相比。歷經歷史波浪折衝的古坑台灣咖啡,已如烘焙的咖啡豆般「浴火重生」,它那
濃郁的風味,能否跨越產業界線,創造出特有的咖啡文化,締造另一個文化奇蹟?台灣咖
啡族正引領期望。


【本文出自《台灣光華雜誌》二月號】

--
多希望 此刻 我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不是唾棄 謾罵 而是支持 鼓勵 和愛
回頂端 向下
 
[遊玩] 台灣咖啡古坑飄香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樂遊劍湖山- Yunlin雲林生活旅遊網 :: 古坑 & 劍湖山旅遊 ::  新聞連結 & 活動發送區-
前往: